我曾在《中国管理10大解析》一书中提出:中国企业未来10年的短板在于系统战的能力。 今天华为的成功不是局部的成功,而是系统的成功。因此,要解读华为的成功,需要采用系统的观点。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,我深刻体会到:系统能力的缺乏、流程能力不足和分配制度不当是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三大突出问题。 但是,我最近又在思考,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的公司就会基业长青吗?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根本目标是什么?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? 华为的实践给出了答案,那就是「创新」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,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,而持续的创新能力深植于企业的组织系统、流程和分配制度之中。华为高屋建瓴的战略系统能力、脚踏实地的操作流程能力以及以奋斗者为本的分配制度等管理实践,为这一理论观点做了最好的诠释。 华为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,却很少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是一家创新型公司,挂在华为人嘴边的更多是「生存」二字,这一点恰恰值得每个企业思考。 对企业而言,生存意识或者危机意识是核心驱动要素。如何保有生存意识,让管理者能够基于客户的视角去做判断和选择?只有真正与客户在一起,企业的行为才会具有价值,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。 德鲁克告诫我们: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、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,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我们能否如华为那样把创新运用在全新的商业活动中。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,关键是看它用何种方式进入市场,是否真正为市场注入新力量,是否为客户创造了全新的价值。 华为从未停歇过创新的脚步,也从未把创新停留在理念层面,而是始终将创新渗透于制度、结构和路径上,渗透在人才的选拔、培养和激励等管理实践中,渗透在产品、服务以及技术进化上。 |